171章:远征,屈辱的经历-《我的地球仪成真了》
第(2/3)页
“四蜀”有人回复。
“多少人?”军官问。
壮丁回复:“来的时候一万二千人,现在,就只剩这么多了。”
“一万多人就剩六百多人?”
对于这个数据,接收站的军官显得难以置信,吃惊地问:“怎么可能只剩了六百多人?其他人是不是在路上逃跑了?”
在军官的意思中1万多人,到最后只剩下600多人,钱似的那一部分人肯定都在途中逃跑了。
“没人逃跑撒!”
壮丁们纷纷抱怨:“哪个敢逃?”
“路上好多地方荒凉极了!”
“我们又都挑着盐担子,路上连口喝的水都没有,平时只喝路边水坑里的黑水。”
“那些黑水有些还浸泡着不知死了多少天的尸体。”
“很多人喝了这种黑水就拉肚子,而押送我们的那些人又冷酷无情的很,见我们喝坏肚子也不给我们药物治疗,导致很多人最后都死在了半路上。”
这种现象,在当时,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。
而苏仪,就切实处地地经历了这一过程。
三个月后,……
滇缅公路的空地上,邋里邋遢的部队老伙夫提着锅铲当当当地敲着面前的大铁锅。
“菜呢菜呢,这都几点了,龟儿子动作这么慢,锅他娘的都快烧干了!”
一脸灰尘的苏仪慌慌张张地端来一盆白菜,“哗啦”一声倒进了锅里。
随着那盆白菜的倒入,铁锅“吱啦”一声,腾起了一股呛人的白烟。
苏仪被熏的连连后退,憋屈地说道:“小爷一直以为自己能当ba路,没想到却当了锅兵,还是一伙夫兵!草!”
老伙夫耳朵挺尖的,闻言瞪眼怒骂道:“你他娘的,伙夫怎么了?伙夫照样杀鬼子,老子当年就用锅铲敲死过鬼子,脑浆都封了一点!再说,当谁的兵,不都一样保家卫国?上阵杀敌?”
“那可一样。”
苏仪边往锅里添水边抱怨到:“常年道,两虎相争必有一死,日后若是换了正权,苦就苦在我们这些选错阵营的大头兵身上。”
老伙夫叹息一声,用铁球大的锅铲用力地翻着锅里的白菜:“再说,龟儿子你能不能活到明天还说不定呢,想那么多!加盐,加盐!”
苏仪看着一锅烂乎乎的煮白菜,心生不悦地说道:“这特娘的,一天三顿白菜,锅里一点油花都没有。这老将,也太抠门了!”
“天天这么吃,还怎么打仗?说句不好听的,鬼子的军犬都比我们吃的好!”
“你就知足吧!”
老伙夫翻了翻白眼,歪着觜叼着烟:“现在中原正在闹饥荒,有的部队每天只吃一顿稀饭,只有我们第五军和黄埔军校的学员们才能吃三顿。就这,还是委员长亲自下令要求执行的,你他娘的进了第5军算是进了天堂。”
第5军,苏仪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。
这支部队,成立于38年10月,是锅民军队唯一一支机械化装甲部队,拥有坦克、装甲车和榴弹炮等重型装备,被誉为“铁马雄师“和“王牌军摇篮”,曾血战昆仑关,一鸣惊人,被委员长视为掌上明珠。
作为锅民最拿得出手的一支部队,第5军不仅拥有当时儒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,后勤水平也大大高于其他部队。
别的部队每天两顿饭,有时还朝不保夕,第5军却每天三顿米饭。
如果战事不紧,一个月甚至还可以改善一两次伙食。
比如炖上一锅咸肉粥,士兵们盛菜的时每人给上一大勺。
由于伙夫都是在后方做饭,相比在一线战场杀敌的官兵们,伙夫这个职位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,
但有时,也很危险。
因为有些战役一旦打起来,就要打上很久。
比如松沪会战。
那场战役,鬼子军和国军在战场上打了整整三个月,单靠士兵自己携带的应急口粮,根本不可能支持这么长的时间,都是伙夫们在后方烧好了饭后,冒着枪林弹雨送上前线。
老伙夫曾经参加过那场惨烈的会战。
他说,那时打的很激烈,鬼子炮火很猛,天上又有飞机,白天送饭基本不可能,只能黄昏的时候冒险为前线的战士送上一次饭。
有一次,他所在的蜀军团在后方埋锅做饭,由于不知道挖无烟灶隐蔽烟火,做饭产生的烟火很快引来了鬼子军战斗机。
第(2/3)页